张广祥 | 王慧骐,当年从江都出发
更多【往期回读】
说起王慧骐的名字,想必许多人耳熟能详。
王慧骐,1954年10月出生于扬州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。在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中毕业后,在一家纺织厂干过四年的机修工。1978年初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,1982年春毕业后,至江都团县委工作。1984年3月担任江都县体改后的第一任文化局局长。
1987年7月调共青团江苏省委主办的江苏青年杂志社工作,后担任副总编辑,主持编辑部的编辑业务。1992年7月调江苏文艺出版社任副社长,一手创办了当时非常轰动的《东方明星》杂志,并任主编。1999年底调新华日报社,先后在《服务导报》、集团期刊筹备组、《传媒观察》、新华报业图书编辑出版中心、期刊总公司等部门任职。
王慧骐有着近30年的编辑生涯,主编、出版过几百期杂志,编辑出版过几千万字的书稿。他为人率真热忱,古道热肠,帮助过很多年轻的或无名的作者圆他们的文学梦、出版梦。他是一个非常执着和敬业的好编辑。
文学创作上,王慧骐出道很早,20岁便开始在国内各大报刊发表作品,24岁时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他出版了第一本书。他1988年即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。1989年前后凭借散文诗组章《爱的笔记》获得过首届金陵文学奖。四十多年间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、百花文艺出版社、北方文艺出版社、文汇出版社、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、南京出版社、南京大学出版社等为他出版过散文、散文诗、文学评论等个人专著十九部之多。
繁忙的工作之余,王慧骐热爱文学的初心不改,一直矢志不渝地坚持创作。特别是自2014年底退休后,可谓迎来了他创作生命的又一次井喷。近几年他写出了数百篇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及其命运的散文作品,在《人民日报》《新华日报》《扬子晚报》《现代快报》《金陵晚报》以及省内的《钟山》《雨花》《青春》等文学刊物上发表。
江都,是王慧骐大学毕业后工作的第一站,对他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。1982年到1987年,五年半的时间,对他的磨炼与启迪,可谓终生受用。
他热爱这片土地,对这片土地上的亲人和友人充满感情。调宁后他先后主持《风流一代》《东方明星》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杂志,曾多次深入到扬州、江都等多个地区,采写并发表过一大批相关领域的杰出人物,组织和编辑了家乡多人的著作,并予以出版。为多位扬州江都的作者出书写序、作评,扶植新人,不遗余力。
在新近出版的《青色马文存》(三卷本)中,王慧骐以他平实、质朴而又饱蘸深情的笔触写他烂漫的童趣、不无时代色彩的中学时代,写他的邻人、工友、老师、大学同窗、写作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位贵人等等。
而对江都,他更显得一往情深,不只有对张纲、嘶马、竹墩这样一些具体乡镇的满溢情思的回忆与描述,更有对他在共青团、文化系统工作的那段岁月里若干人与事的栩栩如生的情景再现。
文集中有多篇对江都作家(作者)作品的评述与评介(他论及的作家如丁志方、曹义田、陆华军、花善祥、褚德军、王裕林、徐多庆、曹义为、栾碧军等),字里行间注满了他对文朋诗友一以贯之的诚挚之情。
“他的文字里,始终跳动着一颗对生活热爱和信赖的心。”湖南文艺出版社编审刘茁松说,王慧骐在洞察人性的同时,保持着对人的理解、关怀、同情和悲悯。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周文认为,“借助于家族亲情、凡夫俗子的题材,王慧骐把自己的温情主义的文学表达推到一个更加真纯、更加信实的境界。”南京诗人厚清表示:“王慧骐笔下的每一副面孔都浸染着现实的烟火味,一切以真实为根本,也以真情为力量。